碳汇门户网
首页 碳目标 各省市双碳目标发布时间及实施时间表

各省市双碳目标发布时间及实施时间表

自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省市纷纷制定了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计划,碳汇网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份很全的双碳实施时间表,文章部分内容摘自碳中和资料库整理。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双碳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

自国家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各省市纷纷制定了各自的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计划,碳汇网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份很全的双碳实施时间表,文章部分内容摘自碳中和资料库整理。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双碳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

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

2. 国务院“碳达峰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3. 住建部“碳达峰方案”重点目标:

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筑节能、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用能结构和方式更加优化,可再生能源应用更加充分。

4. 农业部“减排固碳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融合的格局基本形成,农田土壤固碳能力增强,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能效率提升。

到2030年,农业农村减排固碳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统筹推进的合力充分发挥,农田土壤固碳能力显著提升,农业农村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

5.工信部“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重点目标:

到 2025 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效全面提升,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能效明显提升,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显著提高, 节能提效进一步成为绿色低碳的“第一能源”和降耗减碳的首要举措。

6.交通部“贯彻落实中央双碳工作的意见”重点目标:

以交通运输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以提升交通运输装备能效利用水平为基础,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助力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7.生态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结构优化调整和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减污降碳协同度有效提升。

到2030年,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碳达峰与空气质量改善协同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水、土壤、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领域协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

8.财政部“财政支持做好双碳工作的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财政政策工具不断丰富,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框架初步建立,有力支持各地区各行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2030年前,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推动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

9.国资委“推进央企做好双碳工作的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中央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5%,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中央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有条件的中央企业力争碳排放率先达峰。

10.科技部“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 年)”重点目标

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单位GDP 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 13.5%;

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

11.国家能源局“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重点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

到2030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12.市场监管总局“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 2025 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基本建立。碳相关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能力稳步提升,关键领域碳计量技术取得重要突破,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测量能力基本具备,计量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到 2030 年,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更加健全。碳相关计量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碳计量服务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计量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13.浙江省“双碳科技创新行动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初步构建我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我省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减污降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高质量支撑我省如期实现碳达峰。

14.山东省“双碳科技创新行动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3年,全省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绿色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体系基本形成,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低碳科技园区,形成一批百亿规模的绿色创新型产业集群。

15.广东省“绿色金融支持碳达峰行动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力争到2025年,信用类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较2020年翻两番。绿色保险全面深入参与气候和环境风险治理,累积提供风险保障超3000亿元。

到2030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交易体系不断完善,碳金融市场有效运转;2030年前支持我省碳达峰目标顺利实现。

16.广东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基本形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48%左右,为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5%左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达峰后碳排放稳中有降。

17.吉林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5%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45.8%,森林蓄积量达到11.02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6%,森林蓄积量达到11.41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18.河北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6.5%,森林蓄积量达到1.95亿立方米,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38%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2.20亿立方米,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19.湖南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全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2%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7.1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20.江西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8.3%,活立木蓄积量达到8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活立木蓄积量达到9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21.江苏省“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森林覆盖率持续提升,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为实现碳中和提供强有力支撑。

22.江苏省“2022年推动双碳工作计划”重点目标:

结合“无废城市”建设,大力推动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结合太湖流域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厨余垃圾和秸秆等有机废弃物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指导无锡市开展秸秆碳化还田,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增强土壤碳汇能力。

23.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双碳规划”重点目标:

到2025年,全省能源消费增量的50%以上由非化石能源满足,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能源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为全省碳达峰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4.四川省“成渝双城双碳联合行动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成渝地区二氧化碳排放增速放缓,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推动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5.内蒙古自治区“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5%,森林蓄积量达到15.5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基础。

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增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

26.广西自治区“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到62.6%,森林蓄积量达到10.5亿立方米。

27.宁夏自治区“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区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合理控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示范取得新进展,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28.宁夏自治区“双碳科技支撑工作计划”重点目标:

到2025年,初步构建自治区减碳、零碳、负碳技术创新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培育20家绿色低碳创新型企业,培养引进20个绿色低碳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一批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平台,转化应用一批绿色低碳科技成果。

29.宁夏自治区“重点行业领域双碳技术发展路线图”重点目标:

加快能源零碳减碳技术创新。开展光伏与风电制造技术、生产性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发展壮大可再生能源制造业及服务业;开展氢能、储能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扩展可再生能源应用新领域。

30.云南省“云南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2030 年前,云南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力争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力争到 2060 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城乡建筑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运行,系统性变革全面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31.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底,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2030年前,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全省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建筑品质和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

32.江西省“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重点目标:

到2025年,初步构建全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高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

到2030年,瞄准碳中和战略目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光伏发电、储能、氢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3.江西省“江西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 202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 2020 年下降 12以上, 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到2030年,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

34.贵州省“贵州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重点目标:

力争2030年前我省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力争到 2060年前,我省城乡建设方式和全国同步达到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性变革实现,美好人居环境建成,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治理现代化实现。

35.海南省“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碳排放强度得到合理控制,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打牢基础。

到2030年,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清洁能源岛建设不断深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健全。

36.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37.上海市“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0%,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力争达到2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38.上海市“上海市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碳中和相关领域创新体系逐步形成,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突破100项低碳关键核心技术,建成10个重大示范项目与工程,建设10个碳中和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和5个绿色技术创新中心。

到2030年,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明显增强,低碳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规模,前期部署的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取得突破。

39.上海市“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行动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3年,全市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71万吨标准煤以内,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320万吨以内,太阳能光伏装机峰值功率达5万千瓦。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较2020年降低3%、3.6%和4.2%,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较2020年降低4.2%。

40.南京市“双碳科技创新专项实施细则”重点目标:

专项项目由市科技局牵头组织,采取联合攻关、竞争择优等方式组织。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100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对关键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分2次拨款,首次拨付总金额的50%,项目通过中期评估后拨付剩余50%资助资金。

41.宁波市“双碳科技创新行动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初步构建我市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显著提高我市绿色低碳核心技术水平,在高效光电转换材料与器件、氢能技术关键材料与核心部件、绿色工业高效流程和节能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高质量支撑我市如期实现碳达峰。

42.武汉市“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评估工作方案”重点目标:

探索地热能及氢能开发利用、提高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推进能源数字化转型、推行能效对标达标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重大项目。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能源领域碳达峰评估专项报告,做好能源领域核心指标测算、重大项目能耗与碳排放、节能低碳示范项目信息填报等工作。

43.天津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到2025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1.7%以上,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大幅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6%以上,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44..天津市:双碳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重点目标:

能源供应清洁化。全力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宁河、大港新能源接网专用通道,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打造滨海3000兆瓦级“盐光互补”新能源基地及宁河、大港1000兆瓦级新能源基地;按照国家要求,配置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支撑新能源大规模接网和消纳。

45.无锡市“新吴区电力能源双碳行动方案”重点目标:

聚焦电力能源领域,根据新吴区电力能源资源禀赋、消费特点和城市发展阶段,围绕电力能源供应清洁化、电力能源消费电气化、电力能源配置智慧化、电力能源利用高效化、电力能源服务多元化等“五化”中心环节,抢抓“碳达峰、碳中和”绿色产业发展机遇,构筑全区绿色低碳技术优势。

46.杭州市“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24%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至6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7300万立方米以上,全市碳达峰基础逐步夯实。

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00万千瓦左右;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保持2025年水平不下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后稳中有降。

47.石家庄市“石家庄市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初步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指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以上。

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2%以上。

48.柳州市“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430万千瓦;森林覆盖率达到66%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亿立方米。

到2030年,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6%以上,森林蓄积量保持在1亿立方米以上,与自治区同步实现碳达峰。

49.辽源市“双碳工作实施意见”重点目标:

到2025年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0%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4%,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大幅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

50.重庆市”重庆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重点目标:

“十四五”末,产业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累计建成绿色园区30个、绿色工厂3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绿色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新动能,重点行业整体能效水平达到先进水平,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成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力争有条件的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率先达峰。

【版权声明】
1、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2、文章来自网络,本站编辑发布,不代表碳汇门户网立场,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如本站发布或转载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站长修改、删除!联系QQ:540383622;
4、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 https://www.tanwaihui.com/11704.html
碳汇门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碳汇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29274615(姚先生)
13139333945(马先生)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03836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