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尚未纳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但农业减排项目可以参加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碳交易活动。
将农业碳汇转化为可交易碳资产,通过碳交易手段变现碳资产价值。发展农业碳汇是实现农业领域生态产品价值有效途径,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价值转化。农业碳汇交易不仅利于农民增收,还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绿色低碳农业转型,更能促进落后地区碳扶贫等模式的发展。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全国碳交易市场于2021年6月25日正式启动。CCER市场重启在即,农业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也将活跃起来。
2022年5月5日,福建厦门市完成首单农业碳汇交易,并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成立了全国首个农业碳汇交易平台,这是对农产品固碳的生态价值进行量化、交易、变现的做法,既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指出了“破题之道”,也为农民增收注入了“源头活水”,成为撬动绿色经济的新支点。2022年8月17日,农业碳汇保险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试点落地,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提供300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
2022年11月全国碳排放配额的成交价格达到58元/吨,纵观国家碳交易市场,欧盟的碳价已超过90欧元每吨,换算成人民币约为630元每吨,约为国内碳价的10倍之高。即使按照当前国内的碳价,农业通过减排、固碳的技术路径增加的碳汇交易市场规模也将超过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