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432号提案的答复,答复中提到,目前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纳入钢铁、电力、化工、航空、水运、公共建筑等行业300余家企业和500余家投资机构,逐步建立了“制度明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唯一一个连续八年100%履约的试点地区。
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30%以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力争达到20%左右,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力争达到36%左右和8%左右。
答复详情如下: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432号提案的答复
沪发改环资提〔2022〕32 号
陈振楼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上海提前实现碳达峰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提案从上海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排放源结构、人均排放量、地均排放量、单位GDP排放量等角度,对上海碳排放水平进行了分析与对标,并借鉴纽约、伦敦、东京等一些国际大都市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加强内在碳减排潜力的挖掘、增强对重点碳排放源的管理、探索多元化的碳交易措施、加大碳排放信息透明度和后评估工作”等四方面建议,非常感谢。经会同相关部门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国家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要求,市发展改革委主要负责全市“双碳”工作的顶层设计,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编制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在政策体系和相关文件中,对能源优化、绿色建筑、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碳交易和碳排放统计核算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具体如下。
一、大力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
上海将以能源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从供需两侧加快推动能源新旧动能转换,以科技创新和体制改革为双动力,加快打造与超大城市相适应的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
上海能源高质量发展方向是着力推进五个转型。一是能源发展从集中为主向集中和分布式发展并重转型,更好适应能源变革趋势,推动清洁能源加快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二是能源供需从单向平衡向双向互动转型,推进源网荷储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三是能源结构优化从政策推动向科技与体制推动转型,逐步实现绿色、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四是能源资源配置从计划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型,更好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五是能源设施从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型,更多应用数字技术,促进能源服务从提供单一能源产品向综合服务转变。
到2025年,煤炭消费总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30%以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力争达到20%左右,可再生能源和本地可再生能源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力争达到36%左右和8%左右。实施“光伏+”专项工程,结合土地和屋顶资源,分行业、分领域推进光伏发展,力争光伏新增规模270万千瓦。近海风电重点推进奉贤、南汇和金山三大海域风电开发,探索实施深远海域和陆上分散式风电示范试点,力争新增规模180万千瓦。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发展,加强燃料电池系统集成与控制、高压和液态储氢等关键技术攻关,为下一步氢能产业发展做好技术储备。
二、继续完善绿色建筑管理制度,开展超低能耗建筑试点
“十三五”期间,本市明确所有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并将相关要求纳入建设管理流程,健全了绿色建筑设计、审查、检测、验收系列标准规范,在土地供应、设计审查等阶段对绿色建筑要求进行严格把关,绿色建筑规模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截至2021年12月,本市通过绿色建筑施工图专项审查并达到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建筑规模达到2.33亿平方米;本市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数达到874项,建筑面积合计8051万平方米,二星级以上占比超过80%。
未来本市将从完善绿色建筑管理制度、监管机制、示范试点等多方面提高建筑节能实效。一是推动绿色建筑管理法治化,制定并实施《上海市绿色建筑管理办法》。二是基于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体系和上海地方特点,修订设计、审查、验收系列标准规范。三是将绿色建筑相关要求纳入建设管理流程,在土地供应、设计审查等环节对绿色建筑要求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推进绿色建筑专项验收替代节能专项验收,将绿色建筑的监管重点延伸到建设落实层面,强化绿色建筑的闭环管理。四是制定实施建筑用能和碳排放限额设计标准,推动建筑节能设计从“相对节能”走向“用能限额”形式的实效节能。五是推广应用超低能耗建筑,“十四五”期间累计落实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500万平方米。六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发展,2022年起新建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厂房全部使用一种或多种可再生能源,并建立配套的设计与验收管理体系。
三、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十三五”期间,本市产业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压缩低效产能规模,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6.9%。实施500余家工业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推动413家重点用能单位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挖掘节能潜力110万吨标煤。组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421项,节能量42.3万吨标煤。完成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近6000项,共减少能源消费近150万吨标准煤。主要工业产品单耗持续下降,电厂发电煤耗、吨钢综合能耗、芯片单耗、乘用车单耗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未来本市 将持续推进工业领域节能降碳工作。一是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构建先进制造体系,带动整个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培育壮大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循环再生利用、储能和智能电网、氢能等绿色低碳循环相关制造和服务产业。二是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对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建立市级联合评审机制,严格控制新增项目,严禁新增行业产能已经饱和的“两高一低”项目,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
四、持续深化本地碳市场试点,充分发挥碳减排的市场调节作用。
2011年,国家明确上海列入全国七个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之一。2013年11月,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目前,上海市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纳入钢铁、电力、化工、航空、水运、公共建筑等行业300余家企业和500余家投资机构,逐步建立了“制度明晰、市场规范、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唯一一个连续八年100%履约的试点地区。
五、建立并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为深度挖掘碳减排潜力提供数据支撑。
本市已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进行年度更新,2021年积极探索温室气体精细化管理,编制完成本市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技术指引及各领域技术规范,并在部分区开展了区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试点,为进一步深度挖掘碳减排潜力奠定了数据基础。未来本市将全面建立区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并根据国家统一部署逐步加大碳排放信息透明度,鼓励企业积极主动披露碳排放信息。
感谢您对本市实现碳达峰目标所提供的建议和支持!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