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门户网
首页 市场分析 碳定价机制是调节碳中和碳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

碳定价机制是调节碳中和碳减排工作的有力手段

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两年过去,“双碳”目标目前正处于布局规划阶段,实现碳中和离不开资金支持,而绿色金融是支持“双碳”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中国网财经专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解读“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与传统碳密集行业的绿色转型。   两周年将近 “双碳”目标布局规划稳…

2020年9月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两年过去,“双碳”目标目前正处于布局规划阶段,实现碳中和离不开资金支持,而绿色金融是支持“双碳”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此,中国网财经专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解读“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与传统碳密集行业的绿色转型。

  两周年将近 “双碳”目标布局规划稳中有进

  2020年9月22日,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碳税、碳排放交易系统和碳信用机制是目前最为常见的碳定价工具

目前共有以下五种 形式的碳定价机制,其中碳税和碳排放交易体系(ETS)是最为主要的两种,碳信用机制则 融合于碳市场交易体系中。

碳税是由政府定价的减排机制。碳排放交易系统的主要形式有两 种,分别是限额与交易、基准与信用机制:前者是先由政府决定一定时期的排放限额,之后 排放单位可通过拍卖或发放配额的方式分配给有关实体,然后由实体选择将配额用于抵消自 身的减排额度或进行交易;基准和信用机制首先要求政府根据标准为受监管的实体设定排放 基准,然后依据该基准,对那些将排放量减少到基准以下的实体进行碳信用奖励,而对那些 排放量超标的实体则需要其缴付相应的碳信用来抵消额外的排放量。这样,就形成了碳信用 的余额与缺口,对此各实体可决定是否进行交易。碳信用机制不同于碳税、碳排放交易系统 这两种强制性措施,是一种基于自愿的碳定价工具,它通过实体间自愿的减排行动创造可交 易的信用额度,进行交易的市场通常被称为自愿碳市场。

2021 年碳定价收入同比大幅增加 60%,碳交易系统收入首次超过碳税

据世界银行统 计,2021 年全球碳定价收入约 840 亿美元,比 2020 年增加了 310 亿美元,同比增长 60%, 主要系欧盟、加利福尼亚、新西兰、韩国、加拿大等地碳价创历史新高,致全球碳定价收入 创纪录。其中,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产生的收入占比 41%;新西兰碳排放交易系统和加州总 量限额与交易计划也显著增加;2021 年才开始运营的英国和德国的碳排放交易系统产生的 收入占比 16%以上;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于 2021 年 7 月 16 日开始正式交易,2021 年免 费分配了所有配额,是现有运营体系中最大的排放交易系统,2021 年暂时没有产生收入。

此外,碳排放交易系统和碳税产生的收入差距逐年缩小,2021 年碳排放交易系统和碳税收 入占比分别为 67%、33%,碳排放交易系统收入首次超过碳税收入,说明碳排放交易系统的 价格比固定价格工具上涨更快。

碳定价机制覆盖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 23%,许多国家逐步酝酿碳定价机制

截至 2022 年 4 月,全球运行碳定价机制共计 68 种,有 36 种碳税和 32 种碳排放交易体系(ETS),共 计覆盖全球 23%的温室气体排放量。2021 年碳定价工具覆盖了全球 21.5%的温室气体排放, 较 2020 年的 15.1%有显著增长,主要系我国推出了国家级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成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一些经济体已经将减排目标纳入经济复苏战略,许多国家也在逐步采用碳定价 机制,特别是碳排放交易系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还有很多国家的碳排放交易系统处在 设计酝酿和试点阶段。

巴黎协定》控温目标建议价格远未达到,预计未来碳价格将继续大幅提高

能源使用 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碳定价机制形成碳价格,附加到能源等含碳产品和资产上,从而 推升其价格,价格上涨幅度与其含碳量成正比。碳价格通过推高碳密集型资源的价格,降低 市场对此类资源的需求,促进清洁能源消费,从而实现碳减排。《巴黎协定》的主要目标是 将 21 世纪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 2℃以内,并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 水平之上 1.5℃以内。

碳价每上升 1 欧元,会使二氧化碳排放在长期内下降 0.73%,据世界 银行测算,要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将地球气温上升控制在 2℃以内的目标,到 2020 年碳价 格至少为 40~80 美元/tCO2,到 2030 年前至少达到 50~100 美元/ tCO2。虽然欧盟、新西 兰、韩国、瑞士、加拿大等地的碳价均创历史新高,但达到 2030 年目标以上的碳价格涵盖 全球排放量不到 4%,预计未来碳价格将继续大幅提高。

原标题:碳定价机制是政府用于气候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

【版权声明】
1、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2、文章来自网络,本站编辑发布,不代表碳汇门户网立场,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如本站发布或转载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站长修改、删除!联系QQ:540383622;
4、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 https://www.tanwaihui.com/5930.html
碳汇门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碳汇门户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29274615(姚先生)
13139333945(马先生)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03836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