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门户网
首页 市场动态 河南省林业局:开展GEP核算 积极参与国际CDM碳汇市场、国内CCER市场和碳中和市场

河南省林业局:开展GEP核算 积极参与国际CDM碳汇市场、国内CCER市场和碳中和市场

近日,河南省林业局就“降碳”“增汇”两手抓 协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提案给予答复。 河南省林业局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1250146号提案的答复 于鲁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降碳”“增汇”两手抓 协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林业碳汇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加’,即增加国土绿化面…

近日,河南省林业局就“降碳”“增汇”两手抓 协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提案给予答复。

河南省林业局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第1250146号提案的答复

于鲁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降碳”“增汇”两手抓 协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省林业碳汇工作开展情况

(一)关于“‘加’,即增加国土绿化面积”方面

一是通过优化国土生态空间配置,深挖国土绿化用地空间,注重实施重点工程带动“双碳”工作,持续加快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我省全年完成造林258.46万亩,森林抚育182.8万亩,义务植树折合1.54亿株,黄河生态廊道3.66万亩,全省湿地面积增加6897亩。2022年,我局认真落实《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河南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全面启动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建设,推动林业建设扩面提质增效,森林碳汇能力有效提升。

大力实施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组织开展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造林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造林项目和省级造林项目,大力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南水北调水源地石漠化修复治理、大运河沿线生态保护修复、农村人居环境“绿起来”等一批重点工程,打造了一批科学绿化亮点精品工程,持续巩固和扩大生态空间,森林资源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截至4月底,全省已完成春季造林208.88万亩,是年度造林任务178.95万亩(不含飞播造林、人工育苗任务)的116.7%,超额完成年度春季造林任务。通过持续扩大造林面积,有效增强了林业碳汇能力。

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持续推进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高质量抓好国家和省级森林抚育工程,带动全省森林抚育经营工作。全年计划完成森林抚育面积205万亩万亩,目前已完成75万亩。通过开展抚育经营,林木生长环境持续改善,林分卫生状况明显好转,森林质量得到提高,生物多样性有效保护,增强了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抓好森林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开封市、周口市、兰考县、汝州市等单位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启动新密市、商城县等县(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建成省级森林城市10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绿化行动,加大乡土高大乔木、高效碳汇树种应用比例,建设各级森林乡村1000个,提升城乡生态固碳能力。

(二)关于“‘保’,即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方面

通过实施生态资源保护工程,保护森林、湿地、草地等林草资源,减少毁林、森林火灾和病虫危害,减少生态系统碳流失。

实施林草资源保护工程、湿地资源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重大林草有害生物防控攻坚行动、林草火灾防灭一体化工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2021年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获得批准,新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试点)19处,完成3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4个省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任务,全省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3.26%。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722.74万亩,同比下降5.45%。美国白蛾、松材线虫成灾率0.01%。

通过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2021年省林业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建管治”工作机制,实现森林资源管理从“宽松软”到“严紧硬”转变。开展全省森林督查问题集中整改行动和全国打击毁林专项行动,对2013年以来疑似问题图斑进行核实,处罚9007万元,回收林地1112公顷,恢复林地1570公顷,补种树木153万余棵。

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河南黄河湿地问题整改生态修复工作阶段性成效明显。落实楼阳生书记在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推进会上的指示,按照王凯省长要求,确保2022年年底前,完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全部鱼塘养殖设施拆除和湿地生态恢复;会同多部门,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黄河“清四乱”、“绿盾行动”等,全力推进沿黄湿地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牵头制定了关于黄河湿地保护区内鱼塘及畜禽养殖等问题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督导工作机制,形成治理常态长效;统筹施策,编制实施《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标准》《河南省黄河流域菌草生态屏障建设方案》《河南省沿黄湿地公园群规划》,有效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三)关于“‘转’,即通过碳补偿、碳交易等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方面

实施林业碳汇产业创新与示范行动计划。其一,建立林业碳汇交易体系,利用全国建立统一碳市场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快推进全省林业碳汇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创新。其二,完善林业碳汇产业服务体系,实施标准化林业工作站建设、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站建设项目。第三,借鉴SHEA模式,在济源示范区开展碳汇交易试点。第四,构建林业碳汇示范体系,建设基于碳汇目的的科学绿化、中幼林抚育等不同类型示范区,开展林业碳汇示范市、县、林场、公园、乡村等建设。第五,实施一批碳汇重大项目,持“项目为王”导向,开始实施黄河流域林木育种创新中心、河南省黄河流域乡土树种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国家储备林碳汇示范工程等项目。

推行以增强碳汇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其一,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积极营造混交林,合理选择高固碳树种,大力发展乡土树种。其二,把以新造林为主的培育措施向现有林改培和中幼林抚育转化,着重提高森林质量。印发《河南省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树木补种标准(试行)》;组织编制了森林经营方案,加强项目管理;实施南水北调生态廊道完善提升工程;推进退耕还林高质量发展,探索退耕还林示范基地建设;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技术研究方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其三,通过在造林、森林经营管理、经济林栽培、林下经济生产等林业活动中推行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生产方式,节能减排,间接增汇。组织全省营造林技术培训班,引导采用低碳环保的营林措施;推行苗木生产全过程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健全林业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河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河南省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改进传统种植模式;通过“送科技下乡”“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加强森林经营技术培训。

严格落实公益林、天然林补偿工作。2021年林草湿数据与“国土三调”数据对接融合最新结果,我省共区划落界省级以上公益林2593.43万亩,纳入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为1772.62万亩,纳入省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面积为649.89万亩。补偿范围涉及15个省辖市(含济源示范区),85个县级实施单位,涉及农户118.08万人,补偿标准为国有每年10元/亩,集体和个人所有每年16元/亩。现有中央财政补助天然商品林面积320万亩,停伐管护补助标准为每年16元/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必须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一)挖掘空间,提质调优,增加林业碳汇

一是扩绿增汇。综合考量经济发展和“双碳”战略的系统解决方案,为碳中和实施留足适宜的生态碳汇发展空间。深入开展科学绿化示范省建设,做好造林绿化空间适宜性评价,充分挖潜石漠化土地、山区困难地、沙化土地、农村四旁隙地、废弃场矿、严格控制类土地等“六块地”,在南阳市石漠化地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101万亩,在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大别山等山区丘陵区困难地建设生态林595万亩,在豫东、豫北沙化土地建设防风固沙林10万亩,乡村四旁建设乡村人居林100万亩,废弃厂矿建设生态景观林1.5万亩,严格控制类土地建设生态修复林7.5万亩。利用好城镇、工厂、矿山等非林地,拓展小微湿地、小微林地、小微荒草地。

二是提质增汇。通过精准抚育、科学经营、退化林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碳增汇能力。实施中幼林精准抚育工程,培育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提升中幼林碳汇能力;实施生态廊道提质工程,以黄河干支流生态廊道、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生态廊道等建设为纽带串联森林城市、特殊小镇等林业生态建设成果,构建完备、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实施低效林改造工程,重点改造平原沙区、低山丘陵区严重衰退的林分。

三是调优增汇。通过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发展高效固碳树种和高效固碳群落,提升生态系统固碳能力。大力培育杨树资源,稳定我省林业碳汇的主力树种杨树栽植面积;抓好优良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和品质创新,科学培育抗逆性强、碳汇功能好的良种壮苗,不断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加大碳汇能力强、生态功能更好的林木良种选育和使用力度。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土壤、光热条件合理选择高固碳树种。

(二)加强林业生态资源保护

实施林业生态资源保护工程。一是全面加强天然林公益林保护和森林经营,维持公益林面积稳定。二是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积极推进乡村小微湿地保护示范建设。三是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及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四是开展我省松材线虫疫区实施松材线虫病防控5年攻坚行动,建立健全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五是加强林业灾害监测预警,完善林草有害生物、火灾监测体系。六是完成全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实施新一轮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地理种群抢救性保护项目,稳步增加重要栖息地面积。

(三)推进林业碳汇产业发展

积极参与国际CDM碳汇市场、国内CCER市场和碳中和市场,逐步实现我省林业碳汇价值。争取加入国家碳汇交易试点,建立河南省碳交易中心,为碳交易提供省级平台;健全林业碳汇产业金融体系,扩大林业碳汇产业人才队伍,建立林业碳汇产业信息化平台;开展碳汇交易试点,抓好碳汇项目实施。联合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中国林科院等单位,加快建设“中原碳库”、中部林业碳汇交易中心,开展高效固碳良种选育、林草湿生态系统提质增汇关键技术等研究攻关,打造中部地区碳增汇-碳存储-碳交易-碳金融一体化全产业链。

(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建立林业碳汇监测和计量技术体系。持续开展全省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建立全省林草碳汇数据库,完善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准确计量不同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的碳排放情况,开展生态系统固碳等服务功能理论和技术研究。二是加强种质资源收集利用,科学培育杨树、栎类等良种壮苗,开展困难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高效固碳树种筛选与植物群落构建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三是加快研究适应碳汇需要的森林经营模式,开展人工林固碳优化营造模式的研究,针对平原农区杨树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持续保持和提升我省平原地区林业碳汇能力。

感谢您对我省林业碳汇事业的关心支持。

2022年8月1日

提案正文

关于“降碳”“增汇”两手抓 协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提案

“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抓手。要实现“双碳”目标,我省任务异常艰巨。据初步核算,河南能源相关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在全国处于靠前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低,在全国处于中等偏后水平;能耗强度高,是北京的近2倍,碳排放量大,是北京的近4倍,给我省实现碳达峰带来较大挑战。同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森林在固碳、吸碳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我省森林碳汇能力相对较低,给我省碳中和带来较大压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进入到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关键时期,但“双碳”目标的实现不仅是一个“环境目标”,其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我省实现“双碳”目标面临压力巨大、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足,资金缺口大等问题,亟需形成实现“双碳”目标的“河南路径”,推动减污、降碳、增汇协同发展,具体建议如下。

一、针对我省实现“双碳”目标压力巨大,建议不仅要注重区域平衡发展,更要促进减污与降碳协同推进

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仅要关注区域平衡发展,还要注重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我省不同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碳排放基数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对于经济相对发达、二产占比低的地区,如郑州、洛阳等地,更易实现“双碳”目标要求,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对于能源依赖程度高、二产占比相对较高的地区,如安阳等地,虽在污染攻坚战中取得较大成果,但经济受到了一定影响,如果执行与其他地区相同的“双碳”目标,经济可能会受到更大冲击。建议一是对省内不同区域分配“双碳”目标时,应结合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碳排放基数等要素,科学制定减污降碳方案;二是强化污染物和碳排放“源头-过程”协同管理,在管控分区和准入清单中要强调减污与降碳目标的双约束,强化减污降碳过程管理、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准入、限制和禁止要求,探索并发挥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促进协同降碳的作用。

二、针对我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注重生态功能恢复与增汇能力提升协同推进,“加、保、转”多措促进增汇

根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14-2018)结果,我省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7、第23,与外省相比差距较大,而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活动大量挤占破坏生态空间,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林业经济发展动力相对滞后,直接影响我省森林碳汇能力提升。建议:

一是“加”,即增加国土绿化面积。推进我省森林城市和国家储备林建设,打造适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模式,充分利用好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的政策与有利条件,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种植栎类、杨树等固碳能力强的树种,进一步加快山区造林、加强平原绿化、推进乡村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打造特色森林城市。

二是“保”,即保护现有的森林资源。完善《河南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加大对非法占用林地的查处问责力度,将处罚标准提高为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从源头上遏制此类违法违规现象。三是“转”,即通过碳补偿、碳交易等措施实现森林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林业经济发展动力,进而提高森林种植积极性,推动碳汇能力提升。将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核算作为指导我省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有效政策工具,像统计GDP一样统计GEP,通过开展GEP核算明确碳汇生态产品价值,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动碳汇能力提升,尽快建立“河南省森林生态银行”,推行以增强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提升碳汇增量。

三、针对“双碳”目标实现中资金缺口大的问题,建议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建立健全相关经济激励政策保障“双碳”目标实现

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碳减排压力大、时间紧,碳中和底子薄、成本高等挑战,虽然我省已出台部分“双碳”相关政策,但在激励政策等方面支撑力度尚不足,碳补偿、交易、金融等政策还有待建立或完善,为发挥政策激励作用,逐步引导市场力量发挥主体作用,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建议:一是加强碳补偿制度建设,推进我省碳补偿工作,以我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水源涵养林区域作为碳补偿重点,提高补偿地区农民保护森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推进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尽快出台《河南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探索将煤炭、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纳入我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定相关政策及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我省碳市场建设的管理体系。三是完善碳金融相关政策,依托“河南省绿色发展基金”试点开展“森林经营增汇减排试点项目”,把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重要的支持领域,并建立相应的投融资激励机制,积极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政策和投资落地。

【版权声明】
1、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2、文章来自网络,本站编辑发布,不代表碳汇门户网立场,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如本站发布或转载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站长修改、删除!联系QQ:540383622;
4、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 https://www.tanwaihui.com/9398.html
碳汇门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碳汇门户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29274615(姚先生)
13139333945(马先生)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03836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