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门户网
首页 碳排放 成都碳排放强度“十三五”期间累积降低21%

成都碳排放强度“十三五”期间累积降低21%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成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10月12日,成都市召开生态环境建设专场发布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成都市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六大体系,实现了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双降”目标,“十三…

作为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成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取得了哪些进展和成效?

10月12日,成都市召开生态环境建设专场发布会,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成都市着力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能源、城市、碳汇、消费和制度能力六大体系,实现了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双降”目标,“十三五”期间以年均1.6%的碳排放增长支撑起年均7.3%的经济增长,公园城市建设案例入选全球28个应对气候变化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绿色低碳正逐步成为成都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碳排放强度“十三五”期间累积降低21%

张军介绍,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同根同源,成都市聚焦化石能源燃烧这一主要排放源头,大力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攻坚,累计完成1876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实现燃煤锅炉全域“清零”;探索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展金堂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建成17个浅层地温能示范项目,年减少二氧化碳约8600吨;积极发展绿色氢能,启动成渝氢走廊建设,累计建成加氢站3座、运营氢燃料公交车和物流车370辆;强化移动源管控,较国家规定时限提前2年供应国VI(B)标准车用汽油,截至2022年8月底,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34.5万辆。

通过以上措施,成都市碳排放强度“十三五”期间累积降低21%,人均碳排放位列北上广深等全国十大城市最低;2021年空气质量更是创下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好水平,黄龙溪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减污降碳协同管控成效初显。

加快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去年全市绿色低碳企业实现主营收入约1900亿元

成都市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开展两轮“散乱污”经营主体专项整治,累计淘汰落后产能356户;青白江老工业基地成功转型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并作为国企改革典型案例入选联合国《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同时,推动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托淮州新城等6个主要承载地和龙泉汽车城等5个协同发展地,聚焦动力电池及储能、光伏、氢能、节能环保及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绿色低碳服务六大领域,大力实施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行动,2021年全市绿色低碳企业实现主营收入约1900亿元,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34家、绿色设计产品4项、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

积极创新低碳发展成都模式

已开发“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7.5万吨

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成都市打造“碳惠天府”特色品牌,国内首创提出“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的双路径碳普惠机制,推出专属绿色公益平台,已上线15个公众碳积分场景和14个低碳消费场景,参与用户数达45万,已开发“碳惠天府”机制碳减排量7.5万吨,通过自主认购实施碳中和,促进减排量实现价值转换。深化低碳产品认证制度,依托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组建成都市出口产品低碳标准与认证联盟,鼓励出口产品开展低碳产品和碳足迹认证,并将认证财政补贴纳入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

创新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启动碳监测评估、“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国家级试点;强化金融科技支撑,四川天府新区获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揭牌运行天府永兴实验室;印发《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开展首批24个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景区和社区试点建设。

持续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营造共建共享社会氛围

张军介绍,成都市构建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规划建设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等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全市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

强化碳排放数据管理,积极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2021年4家控排企业顺利完成首次履约清缴,开展23家省级重点企业和150家市级重点企业年度碳排放第三方核查,实现市区两级温室气体清单和能源平衡表常态编制。

倡导绿色出行和低碳消费,将每月5日设立为“绿色低碳出行日”,开展优惠乘坐公共交通活动;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85.3万辆共享单车日均骑行约220万人次,“蓉e行”平台累计引导超58.5万人次主动停驶私家车;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商场13家、银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63家,评选绿色餐饮示范店198家。

推行公共机构绿色办公,构建现代公物舱,推广使用全市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和无纸化会议系统,开展“零碳”会议室认证,建立会议“碳中和”机制,年节约纸张约2.5亿张,政府采购节能节水产品和环保产品比重均超过90%。提高全民低碳环保意识,《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生效施行,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9%以上;成立全国首个环保志愿服务联合会,连续四年发布城市级绿色低碳发展蓝皮书,推出《低碳成都100案例》,成都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公园正式开园。

【版权声明】
1、本网为公益类网站,本网站刊载的所有内容,均已署名来源,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2、文章来自网络,本站编辑发布,不代表碳汇门户网立场,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如本站发布或转载的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联系站长修改、删除!联系QQ:540383622;
4、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本文链接: https://www.tanwaihui.com/9988.html
碳汇门户网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碳汇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629274615(姚先生)
13139333945(马先生)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54038362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